时尚

给“私人定制”化妆品卸下妆

来源: 南方日报 | 2023年01月05日 09:53
南方日报 | 2023年01月05日 09:53
原标题: 给“私人定制”化妆品卸下妆
正在加载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然而,一些量肤定制的化妆品,只是听上去很美。

  定制化方案、针对性配比、宣称“效果惊人”……日前,有调查发现,一些网购平台和直播间打出“私人定制”口号售卖“特”字号化妆品。而至于产品有无经过行政许可检验等,很多卖家含糊其词。

  近年来,定制化妆品的概念越发流行,不少知名美妆品牌也在纷纷布局。从需求端来看,随着消费理念的升级,人们更加关注自身的肌肤问题,继而比较青睐个性化的单品。从供给端来看,在充分竞争的市场之下,企业开拓更加细分的品类,有利于避免产品同质化,推动自身品牌建设。

  然而,对于特殊用途化妆品而言,能否定制还要打个问号。根据化妆品监督管理条例,“特殊化妆品”指的是“用于染发、烫发、祛斑美白、防晒、防脱发的化妆品以及宣称新功效的化妆品。”其“特殊”在介于药品和化妆品之间,是含有药效成分的化妆品,因此,它势必要接受更加严格的监管。可以想象,收集数据的准确性、复杂的备案、较高的生产成本,都对“私人定制”提出了更高要求,甚至让人怀疑,其现实操作性到底有多大。

  事实上,今年11月国家药监局发文通知在部分地区开展化妆品个性化服务试点工作时,就曾明确指出,“特殊化妆品”不在试点之列。也就是说,就算不考虑安全问题,商家如果销售美白霜、祛斑精华液此类定制化的特殊化妆品,也会因未经备案销售而受到处罚。

  特殊用途化妆品的乱象还不止这些。如有一些商家将“材料包”卖给顾客,后者再进行自制,以此来实现“私人定制”效果,本质上还是炒噱头、玩概念,将生产和风险都一并转移给消费者:加工环境不符合条件、调配比例做不到精准控制、操作过程的偏差等,都会影响产品质量,造成健康隐患。很显然,这是典型的“甩手掌柜”行为,踩到了法律的红线,决不能姑息。另外,不少“特”字号化妆品还存在夸大效果、虚假宣传等现象,如一家精油批发店,其主要销售“淡斑消斑精华液”,并称具有奇效,但商品评论区有许多买家反映该产品并没有祛斑效果。如此肆意地流向市场,说到底都是利益在作祟。

  一个健康的行业生态离不开有效的监管。鉴于不少乱象都发生在网售环节,交易的隐蔽性较强,而化妆品行业涉及卫生、食药监等多个部门,可能出现监管效率不高、“牛栏关不住猫”的情况。对此,一方面要提高违法成本,加强对试图侥幸过关者的震慑力。另一方面,在备案、检测、留样、销售管理等方面,监管的智慧也要做加法,如可以采用大数据筛查等技术手段,及时发现源头,堵住去路,该清理的清理,该追究的追究。只有真正纠住非法经营的害群之马,让守规矩的企业感受到公平,才能还化妆品市场以应有的干净和清爽。

  当然,对消费者来说,也要擦亮眼睛,提高维权意识,学会仔细辨别广告信息。需要某种功能类型产品可以理解,但在想要下手之前,不妨多问一下自己:“私人定制”真的有必要吗?“一人一方”到底是技术创新,还是换了一种“马甲”的“智商税”?

编辑: 阮峥 责任编辑: 刘洋
点击收起全文
扫一扫 分享到微信
|
返回顶部
最新推荐
正在阅读: 给“私人定制”化妆品卸下妆
扫一扫 分享到微信
手机看
扫一扫 手机继续看
A-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