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不用排队!现场实拍“故宫百年”必看特展,错过真的会遗憾
这两天,身边很多伙伴已经第一时间冲到午门~
百年守护:从紫禁城到故宫博物院

2025年9月30日-12月30日
故宫博物院午门展厅
免费,需提前购买故宫门票并预约此展览
除了9月30日第一天排队时间有些长,10月1日和2日进展厅还是比较“丝滑”的,总结下来有这么几个注意事项:
❶现场不能约票,一定要提前线上约好展览门票;
❷只能先看第一、三展厅,再看第二展厅,且是单行路线;当天午门看完,不可二次重看;
❸小朋友约不上特展票?可跟随已经预约成功的大人参观;
❹部分文物展示时间短暂,去之前一定看好日子。
以上仅限于目前的参观政策和感受,如果后续有调整,大家可以提前了解哦~

接下来话不多说,马上为你带来一手高清直击的展览现场。
和我们一起按照一脉文渊、百年传承 、万千气象三个单元的顺序,走进百年特展吧!
1.一脉文渊
这一单元的核心主题是“继承”,分为“天府永藏”“紫禁初开”“故宫新生”三部分。
清朝皇室继承、收藏了海量的历代珍品,成立于1925年的故宫博物院正是依托这些宫廷旧藏文物为基础建立起来的。
溥仪出宫后,清室善后委员会(故宫博物院前身)按“千字文”对宫中文物进行清点。从乾清宫开始,清点文物为“天”字编号。
展厅入口,这对迎宾的“大象”,正是故宫首批拥有“身份证”的“天”字号文物。

清 掐丝珐琅太平有象(一对)
这件亚醜(chǒu)方尊,是知名“表情包”、山东博物馆“镇馆之宝”亚醜钺的亲眷。注意看,它身上有“亚醜”的铭文。
亚醜钺于1965年出土于青州苏埠屯商墓,而这件亚醜方尊是清宫旧藏,是一件传世品。

商 亚醜方尊

商 亚醜方尊
同样是清宫旧藏的还有这件明代的蒜头瓶,它造型独特,瓶身上盘踞着一只口衔灵芝的蟠螭(pán chī)。
明嘉靖时,鲜红釉烧造技艺已经濒临失传,鲜红釉在传世的嘉靖瓷器中难得一见。难怪它会被雍正皇帝喜爱,画入《胤禛妃行乐图》中。

明 白釉塑贴鲜红蟠螭蒜头瓶
罕见集体亮相的二十五宝玺,是乾隆皇帝厘定的代表国家政权的二十五方御用国宝的总称。
这套我国仅存的完整的皇帝御宝,曾密藏于交泰殿的宝盝中。1925年1月,清室善后委员会对它们进行了点查、登记。

清乾隆 二十五宝玺

清乾隆 二十五宝玺
这对蒜头瓶原存于慈宁宫,故宫博物院建院之初,曾在承乾宫瓷器陈列室中展出。
展柜后是上世纪30年代承乾宫瓷器展柜照片的放大版,你可以在照片里找找这对蒜头瓶。百年过去,它们依然优雅地陈列在故宫的展柜中。

清乾隆 珐琅彩花卉纹蒜头瓶(一对)

清乾隆 珐琅彩花卉纹蒜头瓶(一对)
这件长100厘米、宽40厘米、高120厘米的巨大吻兽,是这一单元最有气势的展品。
它平生好吞、龙头鱼尾,安放在屋顶上,寄托了人们避火消灾的愿望。这件正吻体型过大,是分块烧造后拼合而成的。
平时它都是“高高在上”的,如果不是这样近距离看,很难露出拼装的“马脚”。

清 太和门正吻
2.百年传承
这一个单元从文物回购、拨交和捐献的角度,讲述故宫博物院藏品体系的构建,分为“国宝汇流”“古物重光”“殿宇生辉”三部分。
着重展示了书画类文物的修复和临摹复制,和古建筑保护修缮的创新实践。
刚进展厅,眼前便是经历堪称传奇的田黄三联印,在“盖章狂人”乾隆帝上千方的小玺中,它曾备受青睐。
末代皇帝溥仪被逐出宫时带走该印,随身不离,直到1950年才将它交出,移送故宫博物院。

清 田黄三联印
《四库全书》是中国古代最大的一部官修书,按书籍类型分经、史、子、集四部,故名“四库”。几乎囊括了中国古代所有的图书,故称“全书”。
这张目录卷由纪晓岚用小楷抄成,仅保留书名、卷数和作者。
你可以仔细观察,会发现很多熟悉的书名和作者名,比如李清照丈夫赵明诚的名作《金石录》。

清 《四库全书目录卷(史部)》

清 《四库全书目录卷(史部)》
《伯远帖》是王珣写给堂兄弟王穆(字伯远)的一封书信,五行四十七字,尽显魏晋风流。
它是我国唯一传世的东晋名家法书,与王羲之《快雪时晴帖》、王献之《中秋帖》合称“三希”,曾珍藏于养心殿三希堂。
溥仪出宫时,它被旧贵族带出,后来流散民间。1951年国家花费巨资,将它从香港购回。

东晋 王珣《伯远帖》卷

东晋 王珣《伯远帖》卷
《五牛图》则是我国存世最早的纸本绘画,在进入清宫前,它曾被元代赵孟頫、明代项元汴等名家收藏。
后来被八国联军劫出国外,1958年,举全国之力从香港将它购回。
入藏故宫博物院时,它已经伤痕累累,有大小洞蚀数百处。经孙承枝等专家精心修复,再获新生。

唐 韩滉《五牛图》卷

唐 韩滉《五牛图》卷

唐 韩滉《五牛图》卷

唐 韩滉《五牛图》卷

唐 韩滉《五牛图》卷
1956年至1964年间,收藏大家孙瀛洲先后三次将其宝藏的3000多件文物捐献给故宫博物院。
这其中就包括这件极为珍稀的明成化斗彩三秋杯,杯子的外壁上以斗彩绘制了两组花卉山石,蝴蝶蹁跹,灵动有趣。

明成化 斗彩三秋杯
毫无疑问,这一单元甚至整个展览最重磅的展品,是“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的《清明上河图》。
几乎每隔10年,它都会压轴展出!这一次,经历过流落、回归的它是故宫百年院史的代表。
画面上,八百多各色人物,数以百计的树木、房屋、车船分布在繁华的汴河两岸,细节多到两只眼睛根本看不过来。

北宋 张择端《清明上河图》卷

北宋 张择端《清明上河图》卷

北宋 张择端《清明上河图》卷
这次展览十分难得将这幅名作全卷展出,除了画作令人惊叹,卷后金元明三朝13家的14段题跋同样精彩。
多亏了金人张著的题跋,我们才知道这幅画叫《清明上河图》,作者是张择端。这段题跋,是介绍张择端生平的唯一文字资料,孤证!


“大圣遗音”琴,是唐肃宗李亨即位后所作的第一批宫琴,虽诞生于安史之乱的背景下,却依然保持了盛唐的风貌。
1925年,清室善后委员会在养心殿南库看到了这张琴,登记为“破琴一张”。后经古琴家管平湖精心修理,风采得以重现。

唐 “大圣遗音”琴

唐 “大圣遗音”琴
这件《诸上座帖》草书作品,是黄庭坚为友人李任道所录写的五代金陵僧人文益的语录,全文为佛家禅语。字体狂放随性,充满韵律感。
此卷乾隆时期收入内府,清末流出宫外,辗转流离,后由收藏大家张伯驹购藏、捐献给国家。

北宋 黄庭坚草书《诸上座帖》卷

北宋 黄庭坚草书《诸上座帖》卷
3.万千气象
最后一个单元,分为“文明赓续”“华章共谱”“太和充满”三部分。
立足于当下,阐释故宫所承载的中华五千年文明的突出特性和时代价值,也放眼未来,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发挥文化作用。
一进展厅,我立刻就被这面青玉兽面纹璧给美到了!玉,是中华文明独有的文化基因。
这件玉璧直径近40厘米,是汉代最大的玉璧之一。乾隆皇帝曾给它配置紫檀木架,以璧作屏,成为皇家陈设。

战国晚期至西汉早期 青玉兽面纹壁
莲鹤方壶,这位河南博物院“镇馆之宝”的“双胞胎兄弟”,时隔19年再次展出!
它们于1923年,出土于河南新郑“郑公大墓”。那一年,正处于中国近代考古学萌芽阶段,莲鹤方壶见证了那个开启的时代。

春秋 莲鹤方壶
金瓯永固杯是故宫的“大明星”,重要的展览都少不了它。
它与莲鹤方壶两两相对,两个时代的巅峰技艺背后,是一脉相承的中国制造和大国匠心。
作为乾隆皇帝亲自参与设计,皇帝每年元旦开笔仪式时的专用酒杯,它是风调雨顺、国运昌盛的象征——这正是展览隐藏的祝福!

清乾隆 金瓯永固杯
在展厅的最后,还有一个“遇见你的故宫色”数字互动项目,借助裸眼3D技术,唤醒文物背后沉睡的色彩、纹样和它们的内涵。
走到这里,你可以停下来思考、联想,故宫和这个时代的色彩,在万千气象中总结你的收获。

而走出午门,一个关于故宫建院100年的系列展,还在继续。
神武门正在展出「故宫文物南迁纪念展」,讲述了那段峥嵘岁月的历史故事。

乾隆花园的「宁寿宫花园的历史与守护」,除了欣赏园林艺术,还可以看到这里的历史文化和修复成果。

在景仁宫,马上还将举办「故宫博物院藏捐献文物展」,带我们从另一个角度认识故宫百年的发展历程。
「展讯」
百年守护:从紫禁城到故宫博物院

|时间|2025.9.30-12.30(周一闭馆)
|地点|故宫博物院午门正楼及东西雁翅楼展厅
|门票|展览免费,故宫大门票60元/人
「换展时间」

图源:故宫博物院
原标题:《不用排队!现场实拍“故宫百年”必看特展,错过真的会遗憾!》
正在阅读:
不用排队!现场实拍“故宫百年”必看特展,错过真的会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