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汇区嘉善路,数百平方米的国色东方新中装旗舰店将落成。在全国范围内遴选优质“新中式”品牌加入,通过成衣销售、高级定制、体验活动等集中展示“新中式”品牌。这家沪上首个“新中式”集成买手店,更意在集纳、输出关乎“新中式”的理论、技术、标准及美学体系,更好承载起传统文化意涵,畅通产业链、技术链、供应链,放大“新中式”经济价值,打开国际国内两个市场扇面,活力扬帆。
往深处探,当审美价值与文化意义成为“新中式”当下聚焦时,深耕纺织服装产业的东方国际(集团)有限公司有了更多维度的思考——“新中式”的经济价值应当如何挖掘?又作怎样转化?
时尚,是灵感迸发的产物,更是价值运作的成果。市政协常委,东方国际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童继生认为,文化内涵与经济价值并行才是对“新中式”尽善尽美的表达。“‘新中式’是一场产业技术、工艺和市场变革,是历史与现实发展的结合,中外时尚文明成果的结合。”
更进一步,这就需要对“新中式”进行系统架构,并在这一过程中,让关乎“新中式”的生产力涌现、经济价值彰显、产业化迭代——这被视作“新中式”的生命力,也成为上海放大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显示度的突破口,更好助力文化供给和文化自信自强。
标准
“新中式”买手店所在地,上世纪80年代初国民品牌三枪的老厂房曾坐落于此。衡复历史文化风貌区,东西融合是天然气韵,也见证了半个多世纪以来,民族品牌关乎时尚的一路探索与铺陈。
童继生琢磨“新中式”的时候,这还是个未成形的概念。彼时,他几乎每天穿着集团研发的中装新款式。一开始,自己还有点不习惯。慢慢地,旁人主动接纳,“还蛮好看”。
有关审美和时尚的权威表达,有时需依仗某种标准。
但早些时候,服装服饰在国内仅停留于商品,相关理论阐释及研究属空白。“新中式”究竟是什么形制,也一度百家争鸣——有人主张复刻中华传统服饰元素的复古,有人提倡现代化表达的海派。若论复古,服装设计上是否还要细致考究口袋的位置?如论海派,现代化表达吸纳何种创新,面料怎么革新?……
千头万绪得厘出一个所以然,打造一套基于成熟理论体系的标准成为发展“新中式”的当务之急。
对于抢占标准高地,东方国际有双重考量:往近了看,是在产业“蓝海”阶段获得先手优势;往远了看,“新中式”必然成为世界新潮流,要提升在全球行业内的话语权。
2022年,新中装系列标准(团标)在上海发布,明确定义“新中式”:是指具有中华服饰元素,结合现代着装和审美意识,体现传统美学和文化底蕴,与新材料、新工艺及新技术等现代科技相融合,适合于不同时间、地点、场合穿着的服装。
推出标准,就相当于在业内引路。但设计师们天马行空,时尚本身又是与时俱进、强调创意的产业。这样一种标准,对产业而言意味着什么?“相当于告诉从业者有关新中装设计、生产,至少要高于这个标准。包括选主题、选面料、选工艺的标准,让产品质量更高,更有创意。”上海纺织时尚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党委书记、执行董事朱伟明看得明白,标准将新中装分为政务系列、商务系列、休闲服装、表演系列、常日系列等,有助于“新中式”进一步细化和演化,设计师朝着场景化的方向思考,也打开更多可能。
创新
云肩、盘扣、暗纹、中式对襟、图腾、面料、辅料、色彩、织法工艺——当这些中华传统服饰元素堆叠,中式感扑面而来。但“新”字怎么体现?这既需要转换思路,也需要转译过程。
譬如裁剪,童继生说,中国传统服饰讲究二维裁剪,多数呈筒体结构。而西式三维裁剪更贴合人体,舒适度也更好。完全照搬西方的结构设计,却不符合东方人的身材特点。又如面料,“新中式”若拘泥于中式服装的传统面料,就少了亲和力和功能性。
“所谓结构设计是为了把人体美学显示出来,也遮盖身材缺点。‘新中式’技术含量应当被充分认知,裁剪版型、色彩花型处处是值得提升的科研、技术、工艺文章。”童继生说。
眼下,东方国际也将“新中式”技术革新视作契机,撬动企业新质生产力,为发展蓄能。
纺纱机一响,黄金万两——这句曾响彻上海纺织企业的“劳动号子”,早在产业转型过程中改了模样。如今,“服装工程师”、科技纺纱等新鲜词,不仅浸润设计生产的一线,也磨出了新观念、新经济价值。传统纺织作业中,一万纱锭要配备250名纺纱工人,现在只要8名。自动化、智能化提升的效率就是经济价值。
传统服饰用料只有动物毛皮、棉花、石油三种。现在农业秸秆、新型纤维等可降解纺织材料和循环纺织材料都能成为用料和辅料,成本降低,“新中式”正以更亲民的价格走通大众市场,彰显新的经济价值。
一个盘扣也有工艺的细化分阶。有的设计师能在工艺上做到极致,金丝银线手工刺绣;有的设计师用涤纶混纺机器绣,降低成本。朱伟明说,在“新中式”设计生产中,百花齐放的用料越来越被鼓励。“无论是高定客群还是大众市场,细化分类分级,拉开了梯度,扩大了受众,只要消费者埋单就是经济价值的体现。”
前景
直面市场,是建构“新中式”经济价值最直接的方式。
童继生曾穿着“新中式”参加法国戛纳电影节,他的服饰让一位法国时尚圈达人感慨:“西服的领子是否也该改一改了?”这不是偶然,国际时尚界均表露出对“新中式”审美的欣赏。
朱伟明告诉记者,经上海时装周和海外时尚平台发布的中式元素、中式品牌影响力越来越大。东方国际集团曾助推云南楚雄彝绣登上纽约时装周主秀场Spring Studios和米兰时装周。彼时,在国内外引发了好一阵子轰动。
这也带来新命题新思量——如何在全球语境下讲好“新中式”的品牌故事。
曾因“新中式”出圈的高级时装品牌瑰丝陈(GRACE CHEN)就曾探索过在服饰设计中阐释中国古典文学三部曲。其中一个篇章《宋词心境》是品牌创始人、总设计师陈野槐津津乐道的——宋代美学不只有素雅内敛一种解读。“以苏轼为例,他乐观看待生活、创造生活的心境,让品牌提炼出‘老辣青春、率意活泼’的关键词,再融合现代设计语言,创造出蕴含宋韵美学、又契合当下生活场景穿着的高级时装。”在不少高定客户眼中,瑰丝陈已然是能媲美国际知名高定品牌的存在。
“当我们用现代的理念手法与中国传统文化进行碰撞,所产生的想象空间是无限的。中国56个民族都是设计师采撷灵感的宝藏,中外设计师对中式符号的理解和凝练会更有意境美和想象力。”童继生说。
放眼“新中式”市场,前景可观。
“经济基础决定了‘新中式’的崛起。一方面,当人均收入达到一定水平,消费者会开始追求独立的时尚。同时,相较以往,以年轻人为主的消费群体视野更开阔、更包容,他们是‘平视世界的一代’,也有更强的文化自信。”
打开国内市场,基于标准和体系基础上的、经改良设计的“新中式”兼具服饰、社交、美学功能,彰显个人品味,能被消费者普遍接纳认可。放眼全球市场,承载着中国传统文化、美学观念的“新中式”经设计师转译创造,也将打开标识度和显示度,占有一席之地。
海纳百川的上海,无疑是“新中式”扬帆的上佳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