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冬天,“国产羽绒服卖到7000元”的新闻登上热搜,更有甚者,一些高价国产羽绒服开始向万元看齐。消费者对价格的反弹态度,让品牌方的这波操作在网络上备受争议。
“你能接受千元以上的国产羽绒服吗?”对于这一话题,网友还在讨论不休。而一批大学生重新穿上了花棉袄、军大衣,开始“整顿羽绒服市场”。
从客观上讲,军大衣要取代羽绒服,其实并不现实。无论是其轻便程度,还是保暖效果,普通军大衣和羽绒服相比,还是存在很大的差距。更何况,由于填充物的不同,让羽绒服在面料、款式选择上有了更多的设计和变化,也具备了更大的时尚度和竞争力。普通军大衣要克服这些弊端,并不容易。
“不是羽绒服不喜欢买,而是平替款更有性价比。”网友的一句话捅破了窗户纸,这一波突然掀起的军大衣、花棉袄热度,不是简单的复古怀旧,更多地是表达一种消费态度。
在这样的背景下,军大衣、花棉袄的热度就不是无迹可寻了。价格优势明显的军大衣,无疑是反击价格刺客的利器。这样的表达反映出年轻人对羽绒服性价比的追求,也是当下市场的普遍诉求。这样的消费现象,对如今的羽绒服市场具有非常强的警示作用,值得品牌方坐下来认真倾听。
价格是把双刃剑,这是一个非常通俗的道理。羽绒服厂家和品牌方需要提升品质和档次,在价格方面进行调整可以理解,但过高的定价会让消费者疑虑重重,甚至望而却步。这样的定价策略影响市场销售,最终反噬企业,高价羽绒服最终也走不了多远。
这几年高价雪糕的市场教训就在眼前。一些高端品牌突然横空问世,品牌方以为定个高价,就能博个高端的市场。事实并非如此,消费者最初的新鲜感过去以后,市场热度迅速降低。没有品质说服力的产品,很快就被市场淘汰。如今看来,这些雪糕品牌的营销方式更像一个笑话。
羽绒服市场也一样,这种季节性很强的服装,其实消费者的选择性很大。若没有品质上的市场认可度,没有能支撑高溢价的品牌文化,一味地追求高价,难免步高价雪糕的后尘。
羽绒服不比别的服装,它的实用性始终是第一位的。国产品牌要提升价值,切莫忘记了当下的市场属性和消费心理。与其总想着在价格上玩花样,不如在满足大众的消费需求、打造品牌内涵上多下点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