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趁着暑假,偷偷变美”“双眼皮成功上岸,开学惊艳亮相”……正值暑期,一些高中毕业生、大学生选择将医美整形项目列入暑期计划,他们在容貌焦虑的影响下,不顾父母反对和手术风险,执意选择某种医美项目,但对相关风险缺乏必要了解。相关人士表示,应注重引导青少年正确认识美,理性思考和判断,不盲从不内卷。(见8月5日《工人日报》)
随着医美整形行业的发展,加之公众观念的转变,整形不再只是“熟龄”人士的选择,不少未成年人也深陷其中。某医美平台发布的《2022年医美行业白皮书》显示,医美消费群体中20岁以下的消费者占比已达11.12%。
关于未成年人暑期整形的话题,近年来热度一直很高,然而能做到主动劝退未成年人整形的医生实在不多,更多的是整形机构为了盈利在宣传中有意淡化风险——“割双眼皮只是小手术”“注射类医美基本零恢复期”……类似“微整形”“轻医美”的话术让不少涉世未深的未成年人十分心动。
同时,社会上诸如“颜值即正义”“只有漂亮才能被爱”等观点激发的容貌焦虑,进一步增强了一些未成年人通过整形变美的“勇气”。网络信息的发达让不少年轻人对医美整形行业的认知有所提升,但受自身年纪限制,很多人尚处在建立自我认同的过程之中,对自身外表评价尤其敏感,也格外容易受到单一甚至极端审美观、价值观的影响。
未成年人盲目整形并不可取。一则,未成年人骨骼发育、躯体变化尚在进行中,此时整形不仅可能不会取得良好效果,还会影响后续发育;二则,大众审美在实时变化中,今天流行“精灵耳”,明天就可能流行“贴面耳”,盲目跟风容易后悔莫及。
更何况,未成年人大多经济条件有限,超前消费选择整形还可能遭遇“贷款陷阱”,这方面已有相关的案例。
当然,倡导给未成年人整形降温,并不是要搞一刀切。毕竟有些整形手术确实需要提前介入,比如唇腭裂等一些创伤畸形的修复手术就要越早进行越好。而对于单纯以提高颜值为目的整形,则有必要予以引导和严格监管。
为此,一些地方已经出台了相关条例。比如广东广州在《广州市未成年人保护规定》中明确,不提倡未成年人实施医疗美容项目,未成年人确因特殊原因需要进行医疗美容的,须经其法定监护人同意。
从根源上减少类似情况,更要破除的是未成年人对于颜值重要性的过分迷信,帮助他们缓解容貌焦虑。家长和学校应该主动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审美观,要让孩子意识到“修面不如修心”,积极乐观、踏实上进才是更好的心灵医美,学会接纳自我、欣赏自我,才能离真正的美越来越近。